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黴漿菌(mycoplasma)與植物菌質體(phytoplasma)

黴漿菌。圖片來源:wiki
大家對黴漿菌(mycoplasma)應該都不陌生,不過對植物菌質體(phytoplasma)可能就沒那麼熟悉了。

黴漿菌中比較有名的是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),會導致人類的肺炎。由於黴漿菌不具有細胞壁,所以青黴素(penicillin)這類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對黴漿菌是沒有效果的。

黴漿菌可以是寄生(parasitic)或腐生(saprotropic),不過植物菌質體雖然也沒有細胞壁,但它們是絕對寄生生物。

被植物菌質體感染的植物,會出現光長葉子不長花的特性,稱為「花器葉化」(phyllody,如下)。
花器葉化現象。圖片來源:wiki
不過,長出來的葉子也並不完全像植物本來的葉子,所以也被稱為「葉狀體」(phyllodes)。

有意思的是,不管是黴漿菌還是植物菌質體,其實都是幾個字首與字尾拼出來的呢!

myc(o)- 是真菌(fungus)的意思(請參考第二十一課),而-plasma是「形狀」(form)的意思(請參考第七課(一))。為什麼會把它取名為mycoplasma,是Albert Bernhard Frank在1889年觀察植物被類似真菌的生物感染後產生的型態,從而取的名字。

而植物菌質體則晚了快兩百年才在日本被發現。由於型態類似黴漿菌,但是是植物的病原菌,所以就把myc(o)-給換成了phyt(o)-囉!phyt(o)-這個字首是「植物」的意思(請參考第十九課(一))。

而植物菌質體感染後所產生的葉狀體 phyllodes,它的字首就不需要再重複一次了吧!至於字尾則也是「形狀」的意思(由-oid而來),然後「花器綠化」(phyllody)則是將葉狀體的字尾進行變化來描述「性質、行為、事物、人」等的名詞變化呢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