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字,Dorland's Medical Dictionary查不到,但可以去拜Google大神。
Google大神說,allelopathy的意思是:the chemical inhibition of one plant (or other organism) by another, due to the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of substances acting as germination or growth inhibitors. 植物或其他生物以釋放化學物質(發芽或生長抑制劑)來抑制其他植物或生物。
其實這個字,也包含了一個字首與一個字根。
字首是allel(o)-,希臘文寫作allēlōn,意思是one another或是other,就是其他人的意思。
而字根是-pathy,希臘文寫作-patheia,意思是disease(病)。
所以,allel(o)-加上-pathy,就是「其他人」+「生病」,讓別人生病的意思,不就是Google大神說的嗎?
而老葉喜歡把allelopathy翻譯為「相剋作用」,就是這棵植物分泌化學物質去「剋」另外一種植物。
植物真的會相剋嗎?是的,而且例子還不少。
如下面這種常見的野草,它會分泌三種化學物質:veratric acid, maltol, and (−)-loliolide。這三種化學物質會抑制土壤中的細菌與真菌生長,改變土壤的菌相,造成小麥、玉米、大豆的生長受到抑制。當這些農作物的生長變慢了(其中玉米也是C4植物),馬唐屬的雜草便可以趁勢取而代之,成為農田裡的主要植物。
馬唐屬(Digitaria)的雜草。圖片來源:wiki |
顫藻(Oscillatoria sp.)。圖片來源:wiki |
參考資料:
Dorland's Medical Dictionary
Google Translate
老葉的植物王國。藍綠菌(cyanobacteria)也有相剋作用(allelopathy)!
老葉的植物王國。馬唐屬的雜草(crabgrass)如何霸佔土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