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

【題外話】從華人的姓氏英文拼音看起源

 今天在聽clubhouse上的「全球串連早安新聞」時,剛好主持人提起外國人常常發不出中文姓氏的音,就想到其實華人姓氏拼音五花八門,有些連我們自己都拼不出來!

最好的例子就是「黃」,在北京話拼做Huang,但是東南亞一帶幾乎都拼做Ng,要怎麼念呢?

黃在廣東一帶則是拼做Wong,澳門則因為用葡語拼音,而葡語沒有W,所以拼成Vong。據說在澳門黃、王、汪都拼做Vong。在金門姓黃的有的拼做Wee,可能是閩北話。台語也是Ng。

其他的例子如:

鄭在北京話拼做Cheng,但是東南亞一帶常拼做Te,新加坡拼做Tay,日本拼成Tei。馬來西亞則拼成Tneh/Teh。Tenn(台語)。

嚴在東南亞拼做Nyim、Ngim、Ngiam都有,北京話拼做Yan。Giam(台語)。

曾在北京話應該是拼成Zeng,但是我光是在台灣就看到Tseng與Tzeng兩種拼法,澳門則是拼做Chang,廣東拼做Zeng。Tsan(台語)。

伍與吳在北京話拼做Wu,但是廣東拼成Ng,新加坡拼成Ngo(據說日語的unngo是大便,發音跟Ngo一樣)。知名導演吳宇森雖然是香港人,但為了避免拍戲NG,所以把自己的姓拼成Woo。

薛在北京話拼做Hsueh,外國人老是念不出來。台語拼做Sih,廣東話拼做Sit。(所以廣東人姓薛的可以叫做Sit down please XD)

陳在北京話拼成Chen,東南亞一帶拼做Tan,新加坡拼做Tran,廣東拼做Chan。Tan(台語)。

張在北京話拼做Chang,馬來西亞有拼做Teo或Dew的,新加坡是Chiang,台語應該是拼做Tng/Tiong。

詹:Zhan (北京話) Chieng(馬來西亞)Tsiam(台語)。

蔡:Tsai(北京話)Chua(新加坡)Tshua(台語)

馮:Feng(北京話)Pang(馬來西亞)Pang(台語)

我的姓氏「葉」:Yeh(北京話,但一堆外國人唸成「E」)、Ip(廣東)、Iap(台語)。

其實中文的「ㄩ」、台語的入聲字跟濁音,外國人都念不出來。像我的名字的「綠」,在國外老被唸成「路」。

據說東南亞的姓名是在小孩出生後,醫院的護士問家長小孩的姓名,然後拼寫出來的;所以家長說什麼話,護士就會根據家長的發音幫小孩拼出姓名。也因此,所以也有發生手足的姓氏拼法不同(如上面提到的「嚴」在同一家人裡被拼成Nyim、Ngim與Ngiam的)。

雖然這些五花八門的姓氏拼音讓人覺得眼花撩亂,但有時也可以有類似字根的用途呢,看到姓陳的人拼做Tan,大概就可以猜出他來自東南亞,看到姓黃的拼做Ng也差不多是這樣呢!

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

自割(autotomy)

 

圖片來源:Sayaka Mitoh.

最近刊登在《當代生物學》(Current Biology)上的一篇文章,讓「自割」(autotomy)這個字又成為討論的對象。

所謂的「自割」,指得是動物在有必要的時候(比方說遇到掠食者)會捨棄自己的部分肢體(以蜥蜴來說是尾巴),來換取個體的生存。

這個字拆開來是兩個部分:auto- 與 -tomy。

字首aut(o)-源自希臘文的autos,是「自己」的意思(課本第二十課,p.221)。

其中字尾-tomy源自於希臘文的tome,意思就是「切」(課本第二十二課,p.239)。

所以字首與字尾合起來,就是「自己切」的意思,也就是「自割」。

海蛞蝓這種生物的自割被稱為extreme autotomy,因為牠會在身體被寄生蟲感染時,把整個身體(包括心臟)都切下來不要,只剩下頭的部分,然後這個頭可以在二十天內長出一個新的身體喔!不過研究團隊發現,這個能力僅限於相對年輕的個體,如果超過一歲半的海蛞蝓,就沒辦法這樣做了。

參考文獻:

Extreme autotomy and whole-body regeneration in photosynthetic sea slugs. Current Biology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ub.2021.01.014